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扑天盖地的养生宣传、眼花缭乱的保健方式:有中医名号的刮痧、针灸、按摩、药浴,有来自西方的强力健身,还有中西医结合的各种保健品……
养生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逐渐演变为一种“时尚”,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成为大家共同的需求!
然而各种养生方式、养生妙招似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身体现状。倒反带来了诸多烦恼:有的单一强力运动产生了伤病,或是不适宜自身体质的保健方法给身体增添了新的病症,使病人雪上加霜……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健康的核心要素,那才是养生最根本的要义所在。
藏在经典里的4字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早就告诉了我们健康长寿的秘诀:“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健康的核心要素就藏在上面这段话里,概括起来就是4个字:“心安形劳”!
看似简单的4个字,要想做到却不容易。
"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是其具体的描述。
在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祖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中,身心是一体的,两者互为影响,不可分割。
气学中医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由精气神构成,实际是神气形,这是三界:神界,气界,形界(物质界)。
神是无界,气是有无界,形是有界,这是三个层次。
搭建我们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气。
所以养生的关键要养好气,我们要让气机自然的流淌。要随天道,要合乎自然,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如何做到心安形劳
人身自有大药,要想真正获得健康的自主权,就不应该把希望完全寄托于外力,期待通过某种特效方法或者某种神奇的药物获得健康。
外因只能是辅助,并且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用,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永远是内因。
如何才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内经》也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只要和自然合拍,不违逆天道,让人身气机自然畅快地流动,便可百疾不生,尽其天年。反观现代人,正因为种种不正常的生活,才导致气机逆乱,疾病丛生。
古人奔波劳作的时候多,生活又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脉多粗大,气机亦流畅,疾病多为外感邪气的实证,所以刮痧、针灸、气功、静坐之类的治疗方法效果较明显。
今人则物质丰富,生活安逸,动少静多,不停歇地只有神思,思虑多,劳作少,与“心安形劳”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恰恰违反了“勤动手脑不动心”的养生要旨。
所以现代人多是瘀虚结合、虚实夹杂的复杂病证,导致很多传统的医疗、健身手段也效果甚微。
现代人正确养生的要点
1.想使身体真正健康起来,首要的是使经络通畅起来,让气机自然地流畅。
2.从饮食、作息等各方面全方位调整,使其合于自然大道。如饮食上要规律,结构合理,尽量食用应季食品,不要贪吃奇异之物;作息上,要早睡早起,尽量与太阳同步,不要伤阴伤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根据四时阴阳整个自然规律的变化去不断地从中总结道理。
3.不管是身患疾病想要治愈,还是想要改善亚健康的身体状态,都不要心急,治病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要做好“主要靠自己”的心理准备。
很多时候养生和治病是一辈子的,病和命(尤其现在很多慢性病)是相伴相生的,可能一辈子都跟这个病做伴。往往当你真正放下,不再有某种执念的时候,也是很多难题有所转机的时候。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外得则内失,内得则外失,内得外得不能两立,同样内失和外失也不能两立,不可能同时存在。
减少欲望,不要过于执着追求外在的东西,多返回头来关照、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这才是现代人养生中最关键的一点。
就如老子《道德经》中讲到的这句话:“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名利要淡泊,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养心才是养生的终极目标,心不养身无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