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退,寒气渐,昼夜温差加剧。
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进入深秋,天气开始变得寒冷,秋煞来袭,同时秋燥也会加剧。
因此,寒露过后秋季养生要做好三防:防寒,防郁,防燥。
适时添衣,防寒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
寒露过后,就要穿袜子了,做好足部保暖。
同时注意早晚添加衣物,所谓春捂秋冻,“秋冻”到寒露后,就要结束了。
深秋是向冬季过度的时节,应避免寒邪入侵,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或者是身体虚弱人群更要做好保暖。
秋煞来袭,防郁有方法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秋煞是指在秋天当大自然出现的一种萧条、阴气沉沉的景象时,所感受到的寂寥、肃杀之感。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悲秋”。
这种秋季的悲凉之感,在寒露过后的深秋时节,更加容易出现。
悲秋并非矫情,之所以感觉情绪低落是因为秋天的气候特点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所致。
中医认为:“秋”对应五行为金、五脏为肺,五气为燥,五化为收,五志为悲。
秋主收,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有一定影响,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开始收敛,不让情志外泄,肺气保持清肃,以使人体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因此情绪会较之前低落。
“悲秋”情绪虽无大碍,但终日郁郁寡欢,本身也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事。
如何防秋郁?
1.要规律作息,注意早睡早起。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2.动静结合,秋季也要适当外出,由于寒露在重阳节前后,且此时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登高。
走出去,看天高地阔。阴郁之气自然会有所消解。
3.秋季属于收敛之季,宜“养收”,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应做适度运动。
得明健身是经脉健身其中很多动作都可以帮助我们开通心脉,调畅情绪,应对“悲秋”之情。
防秋燥仍然是养生要点
寒露过后,进入深秋,干燥仍然是秋天的主气。燥邪依旧是人身受到侵扰的主要时令因素。
只不过,此时的秋燥已经由初秋的温燥转变为寒燥。
燥气最易伤肺,而肺开窍于鼻,主皮毛。
鼻、咽部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之门户,所以燥邪首先侵犯人体的鼻咽部位。因此一到秋天很多人会出现鼻孔干燥、咽干舌燥、唇干口渴以及皮肤干燥等现象。
如何防秋燥?
1.饮食当滋阴润燥,养护肺气。
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韭菜、干姜、羊肉、大葱等不宜多食,多吃梨、藕、百合等滋阴润燥的食物。适当多吃水果,补充身体缺失的津液。
2.按摩相关穴位
针对鼻孔干燥,可以按摩鼻通穴、迎香穴。
鼻通穴,是无余奇穴之一,在迎香穴与苹果肌之间,横在一个梁上,印第安纹的地方有一根筋,把这个点往外拉,扒拉热了,气血过去,鼻干症状马上就能缓解。
“鼻通穴”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处,迎香穴上方。
迎香穴,在与鼻翼外缘中点平齐的鼻唇沟里,按压有酸痛感,也能开鼻窍,畅通鼻孔内的气血循环。
迎香穴位于面部,两鼻翼旁开一点。
3.针对皮肤干燥可以做干搓面,
可以有效通畅皮肤的气血循环,加强气血对皮肤的濡养,改善皮肤干涩的现象。
另外注意多做深长呼吸,养护肺气。
遵循时令养生,借天地之精华,
养身养心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