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医认知
1.出汗多通常作为伴随症状,很少单独就诊。
2.西医认为主要与交感神经、甲状腺等内分泌异常或温度太高太低,导致温度调节中枢异常有关。
3.严重时采用手术切除交感神经或汗腺的方式来解决,比如电子竞技选手为避免手部出汗影响操作发挥,而进行手术解决。
(二)中医认知
1. 暴汗:中医讲的是亡阳或亡阴,常伴随二便(大小便)不能自主,在ICU见到多一些,属极端情况。
2.自汗:较为严重,有盗汗,有的特定在晚上睡觉整个人感觉很热,中医讲叫骨蒸潮热,身体感觉热并阵阵出汗。还有一种说出虚汗,出汗时阵阵发冷。二者治疗原则为调和营卫,把他的这个气血整体给它打一圈,一般会用到桂枝这味药。如皮肤、汗孔他都属于卫气循行的一个部位。这些地方如果开合失常,往往意意味着我们的卫气不足,它就会表现出这种温度调节或者说出汗了无法控制。
二、按出汗部位判断问题
1.头汗:小孩头汗比较多,头汗一般阳气比较足,汗是浅层的一些气血,蒸腾在外,头油就是下边那些净化能量都下不去了,所以在头上。头汗与头油本质差不多但汗更轻灵。解决需疏通下方,让阳气和气血能往下走。
2.胸背汗:常见于容易急躁者或更年期妇女,一般是胸口有郁热、烦躁瘀滞这种,因自身阳气不足,无法通过胸这再达到头上出汗,他就只能憋在胸背。
3.腋窝、阴部汗:这种就藏的比较深了,多为情绪压抑、郁滞的人群,说明体内瘀堵更深,里面没有空间了,只能从关节交界处等缝隙排出。
三、出汗与五脏六腑的关联
1. 肾:肾主一身水液之代谢,是阳气最足但藏于内的脏器,无论是汗还是小便等都与肾相关。肾是全身阳气最足的一个脏器,只是它没有外显,它是藏在里边的。
2. 肺:在中医上有通调水道功能,如同泵水机器的嘴,能决定这些水液能否均匀布散到你身上,它出问题会影响出汗的问题。
3.脾:水液运化,与出汗存在对应关系,五脏对应五液,它代表的是一种背后的契机。
4.心:汗为心之液,运动出汗还好,因为你这种出汗,它相当于是一个比较自然的出汗,你只要运动完赶紧喝口水就行了。它更多消耗的是你比较浅层的津液,可以很快补回来。如果是持续没有原因的自汗、盗汗会伤到阴分会影响心脏平衡。
5.肝:肝经走得深,腋窝,阴道阴等出汗部位多在肝经附近,肝瘀滞会以汗液形式表现出来。肝与肺密切相关,一升一降,肝疏泄气机有助于肺布散水液。(老师有中医课,可以去商城了解一下。包括我们深入学习中医里面也会讲到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
四、出汗问题的关键认知与应对方式
1.出汗是代谢问题的表现,见汗勿止汗,不能只盯着出汗这一指标,应该关注背后的整体健康问题。
2.可以按上焦,中焦,下焦,身体前面,后面,两侧来大致看主要是哪里的问题。
3.出汗多少并非判断身体好坏的唯一标准,应该结合整体精力等状态综合来判断,可能会出现出汗多或少但精力变好的情况。
(二)应对方式
1. 健身锻炼:是重要且基础的方式,可以根据出汗部位针对性锻炼,比如腋下出汗可拉两侧,胸背出汗做上扩、平扩等动作,也可进行整体运动,要避免单一运动,运动后大量出汗可以适当的放缓运动的节奏。
2. 用药:要针对性用药,可加少量收敛药,结合上中下三焦情况,产后出汗多以补为主,加少量的通药。肝血不足可通过中药调理,配合健身锻炼和心态的调整。
3. 饮食与生活:产后可煲清淡汤品来补身体。发烧发汗后一般不用特意的收汗,只需要补充津液就可以。平时出汗可以多吃带汤汤水水的食物补充津液,要注意后背出汗后不要受凉。
4. 整体调理:身体多处感觉到不适的时候,不通的可能性大于虚,应该调整体,可以结合得明健身、用药等方式,先通过锻炼带动整体气机,再配合药物调理。
五、答疑环节
问题1:胸背胸背出汗,预热怎么疏解?除了锻炼。
许医师:锻炼就是最好的办法,锻炼的话可以针对性的练一练下焦的动作。吃药其实就是大道至简,没有特别多复杂的地方。
问题2:产后出汗多止不住怎么办?
许医师:产后出汗多,这个就属于气血虚了之后,按俗话讲就是搂不住汗了,他这个汗收不住了,就得以补为主了,产后补中加一点点通药。平时可以煲点汤,喝点汤。不要放太重口味的东西,你加点肉,加点你想吃的菜都可以。如果你是身体底子不错的,你可能自己喝喝汤调一调就好过来了。(老师有一本产后风资料,更多可以去查看相关资料,论坛也有资料。)
问题3:腿出汗是怎么回事?
许医师:若之前不出汗,健身或用药后开始出汗且感觉舒服,是好事。若在身体变差比如产后时出现,可能是全身水液代谢问题,需要关注整体健康。
问题4:后脖子及大椎周围运动后大出汗量大,流淌,是怎么回事?
许医师:后背和后脖子和大椎就是阳经,阳经出汗其实还好,大概就是你以前这些经脉经脉不太通。然后通畅了一下,它就会以大量出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如果是大量出汗流淌需综合考虑脾胃、肝胆及情绪等问题,可以把运动放缓一点,然后多做整体运动,不要做单一运动。
问题5:右半身出汗多,左半边又挺正常怎么回事,还怕冷?
许医师:人是分左中右的,理论上就分左右,右半身汗出比较多,说明你右半边不太通。大多数人都是以右为主所以说就是单侧的问题。
问题6:小孩睡觉头发、肩膀大量出汗
许医师:小孩的话就调肝脾,他一般没有下焦的问题。多进行户外活动,保证身心愉悦,可以配点奇家产品调理。
问题7:整个上半身出汗,忽的出,象气化似的,早上口苦,吃完饭明显,自汗多
许医师:饭后出汗有生理依据,若是像气化似的出汗,可能与更年期相关,需要调肝,补肝血、柔肝。
问题8:其实自己毛病挺多,什么脾胃虚,肝肾不许,气虚,不知道应该先从哪里下手了。感觉累,消化不好有时候恶心,抵抗力差,出汗厉害。
许医师:消化不好,恶心的话一般情况下就是胃气不降,它有一些可能会和肝胆相关。肝胆克脾胃就会容易这种恶心啊、吃不了油腻这种症状。累,提不起劲,抵抗力差,出汗厉害需要调整体。基本上就是整体身体下了一个台阶之后,他在各个环节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就好像这个水位下降之后这些东西都露出来了。所以说整体得把气血调补上去,然后得配合一些健身运动,因为你这个有肝郁的话,他单纯吃药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你得把身体这些瘀滞拉开。
(建议:建议你从全身的这个调制,从我们的健身开始,从锻炼开始的话它是整体的契机。它就把你能够带起来,这个时候再去配合吃药,它调转整体的情况下,这样能把你的身体这个台阶能够更容易拉起来。因为如果你在身体堵的情况下,你就算吃进去它也不明显。)
问题9:我是产后右半边吹到了冷风,结果中轴线从头到脚右侧出汗明显,怕冷明显,这也是右边淤堵吗?
许医师:主要就是有时候正好你内侧不通,或者说正好是在你内侧全身虚的时候,某一侧受了外感,然后它引动了这一侧的症状,基本就是以右侧为主。
问题10:肝血不足的多,柔肝 补肝具体做啥?
许医师:肝血不足的话,你吃中药效果会更好,要么就是健身,把身体拉柔软,做一些侧转体这种,把身体拉柔软。心态上不能着急。
问题11:有时候两腿无力酸软是怎么回事?
许医师:腿没劲说明下焦有点亏虚,可能与年龄增长或基础病损耗有关,导致下焦亏虚,就会双腿无力,酸软。酸软一般就是有一些肾气不足。
问题12:孩子发烧发汗以后,汗需要收一收不?
许医师:小孩发烧其实正常。你就给他发汗解表之后可能喝点水,补充津液就行了。除非特别大的汗,不然不用特地去收。如果说需要特意收汗的中年人或者产后,这种就是一直在出汗确实很烦,这种稍微加一点点收的药,其他人一般不加。
问题13:肝淤的话,健身的动作多做具体那些动作?
许医师:可以自己主动的锻炼一下两侧拉伸,被动的让别人帮你拍一拍、敲一敲两侧肋骨。两侧肋骨、腋窝都可以敲,这些都可以帮你疏解肝郁。后背出汗就是阳经,就是阳气蒸腾在外,后背出汗还行,只要不是出虚汗或者说这个出冷汗的话,也还好。后背出汗就是注意别受凉了,后背汗多的话,可以多补充一些津液,吃点吃点带汤汤水水的,然后稍微运动运动,问题不大。(想了解德明健身的,可以去咨询组长,咨询你进直播间的人,得明健身基础班的动作可以去商场去看)
如果热爱中医,想学习中医,可以去拍基础中医和深入中医学习,资料在商城,详情去看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