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园归来,经脉拉伸与狮子吼诵读便接了上来。孩子们伸展如柳枝,侧弯腰时手臂划开弧线。随后的狮子吼《望岳》诵读,声浪撞得树叶沙沙响,“喊出来,就是让上焦的气活起来!”
午休后的宿舍检查,更见成长:整齐有序,地面亮得能映出人影。整理宿舍,就是在整理中焦的秩序。外在的整齐,恰似中焦运转需要的条理,这无声的实践里,藏着“中焦如沤”的深意——有序才能运化如常。
午后的部落活动,是树荫下的欢腾。烤肉的香气混着玉米的甜,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剥玉米的手沾着金黄的粒,练歌时跑了调也笑得开怀。有人把烤好的肉串递给同伴,有人帮旁边的人拂去身上的草屑,风穿过叶隙,歌声与笑声缠在一起,像三焦之气在和谐共振。我们不把“运化”挂在嘴边,却在这样的分享与协作里,让孩子们体会到:身心的舒展,往往藏在最松弛的瞬间。
部落活动的余温未散,劳作与挑战便接踵而至。拔草时指尖发力,拔河时腰背紧绷,运沙袋时肩臂协同,每一个动作都在激活“中焦要运”的力量——泥土沾了裤脚,汗水湿了衣衫,孩子们却越干越起劲,因为“动起来,才是运化的钥匙”。大童的“铁人三项”更见真章:独木桥上稳如磐石,翻墙时矫若灵猴,荡绳过泥坑时勇似雏鹰。“脚下有根,下焦才通,就像河道畅了,水才能奔涌!” 当最后一个孩子跃过泥坑,溅起的水花里,藏着得明育儿的内核:成长从不是温室里的娇养,而是在自然的摔打、协作的汗水中,让三焦正气同振,让生命在“绽放-运转-盘活”中,活出本有的蓬勃。
暮色渐浓时,孩子们坐在石阶上,身上的泥土还带着青草香。这一天的草木、诵读、协作与挑战,早已把“正气存内”的道理,悄悄种进了他们心里。原来最好的养育,不过是让孩子在天地间,活成最舒展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