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起的问题,如果一个人不能和整个自然大环境相协调,那么他的气场会很弱。
现在很多城里人不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就是违背了整个大环境的气场。
太阳早晨从东方蓬勃升起,带动万物生机复苏,这时候要顺着这个潮流,主动地使自己的生机顺着太阳的生机一起发越。
所谓“强攻不如顺势”,“借力打力”,顺势非常关键,涨潮的时候顺着涨潮走,落潮的时候顺着落潮走,涨涨落落,都能和潮涨潮汐相一致,这样做事会非常有效果。
但现在有一种论调,早晨二氧化碳多不适合晨练,不建议老人们早早起来呼吸林子里的二氧化碳,对身体不好。这话蒙蔽了很多人,的确草木晚上产生比白天还多的二氧化碳积攒在早晨,这话不假,但是二氧化碳浓郁的时候蓬勃的生气从其间升起,一定要抓住整个气机的方向而不能抓住现状。
不要看到当下,多少贫屋出公卿,不要因为出在贫苦人家庭就小瞧他,往往是贫户家庭能锻炼出意志品质非常坚强的人来。
从气机的角度考虑
不要看当下要看发展,当下二氧化碳多但整个的气机蓬勃向上,带动整个的肝气条达,所以必须早晨晨练。
早晨小鸟鸣叫,天空上气象万千,阳光洒在林间,大地之气开始向上蒸腾,所有这些都是欣欣向荣的,怎么能以一个二氧化碳多来以偏概全呢?
人的吐故纳新并不是一个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而是一个生气与浊气的交换,如果这样的话那所有人呼吸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可以了,其他都不用吸了,就像喝水就喝纯净水而不顾及里面的微量元素了,如果只喝纯净水那身体越喝越糟。一瓶水是一个复合性物质,是由环境长期浸润而形成了水气,这种水气是由水和其他物质融合而成。
就像上次讲的一个茶杯(经常喝茶的)是由三种气组成的:茶杯之气,茶之气和人身之气。水也一样,水的组成分几种:第一、水分子;第二、水所经过的山川之气;第三、流动起来的流动之气,这就是为何治病要千里之水,这水行了千里了,想想看这会是一种什么势态?和饮普通的水或水坑之水截然不一样,因为是行千里路所以就有千里的气态,如果从气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可以避开从形上考虑问题的局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辩证法
有句话说的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非常有哲理,而且对阴阳辩证辩的非常好、
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不可能既富贵又长生,也没有多少人既苦难又短命,可以说在某一个阶段是这样的,但从整体来说确实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为什么这样讲呢?忧患就是不好,人在忧患的时候往往向往好,这就是希望,人有希望才能生存,没有希望,没有奔头就相当于绝望,如果绝望了那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的意义了。
就像前面的说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是忧患,生机向上是希望,这样来理解的话,二氧化碳浓度很高的那个说法就很可笑了,人不可能只是简单的物质交换,吃多少拉多少,那还是不是一个人了?现在的广告讲一定要补这个那个,这都是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如果大家稍微深入地了解下(不管是从气学还是其他哲理),很快就可以把这些所谓的邪念看清。
人的生命是非常微妙和神奇的,不是说缺什么多什么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整个生机的流转运畅与天地是同理的,古人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担心少什么而担心在整个的体系内形成了不均匀,这是最可怕的,这句话非常正确。
回头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什么“死于安乐”呢?因为安乐就要放纵了,而且安乐代表生活状态等各方面非常好,而人要有希望才能活,没有希望就得死,再往上追求那追求什么,可能就冒了,这一冒就马上接触到了灭亡。“祸莫大于纵欲”,如果人过度纵欲,不仅是房事之欲,而是整个的外在的声色犬马,如果把所有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六因,六贼)当成主人去放纵,那就会迅速消耗体内的精华,一下子人就被掏空,掏空后气机不再,气团不再,只是一个行尸了。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非常有哲学道理的。
在生活中不要因为忧患而产生过多的烦恼,忧患主要是代表逆境,不顺,应该从不顺中看出大顺,所谓的大顺就是有生机。不要因为安乐就忘乎所以,而要看到安乐背后的危险。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安全的时候不要忘记危险,存在的时候不要忘记灭亡,这都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一些教诲,这样再去面对市面上的很多观点就感觉它们滑稽可笑了。
有人说听着好像是在讲人生的哲理,不像是中医。为什么这样来讲呢?主要原因就是把中医融入到道理之中。中医就像海水中的一瓢饮,如果只取一瓢饮那就不会见到整个的大海,一瓢饮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所有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整体下手才能学好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