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失去精髓的中医现状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合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黄帝内经》在反复向我们强调一件事情,就是燮理阴阳,志意清净。
陈阴阳,什么是陈,当顺布讲,把这个阴阳安排得很停当叫陈阴阳,使人顺应自然阴阳万物生长的规律。只有阴阳相顺、心脉合同,我们的筋脉才能调和通利。
你看我们现在很少看到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学的中医不是正宗的中医,是变味的中医,更不是中医的精髓。
如果没有这些词,我们中医只是中药学、方剂学、内科学、外科学,仅仅是这几部学科的话那么这个中医是不完美的,也是落后的,当然无法跟西医来抗衡了。
因为中医真正的精髓都剥光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顺调其情致气血,中医的关键不在方药上,在于向你传达一种真正的养生的方式,这才是中医的关键。
我记得五版教材六版教材基础理论全都是薄薄的一小本,现在厚了一些了,多了一些传达大量实验验证的东西,违背中医的原理。
所以说现在中医院校学出来的都是中医的掘墓人。什么是掘墓人呢,最不幸的中医就是从中医院校出来的,因为他们见到了什么是中医,他以为他学的那是真正的中医,其实不然,他学的都是假的,是打着中医的幌子教授学生,学生是无辜的。
他们既然接受这种假的教育,他们肯定要反抗的,因为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也不能自圆其说,更不能治病,所以说他们当了掘墓人。
02
学习中医一定要从经典入手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学习中医一定要从经典入手,抛开目前固有的对中医的理解,直接读《黄帝内经》就可以,也不需要太多的注解。
《黄帝内经》相当于古代的通俗读物,文字方面非常好理解,基本没有生僻字,我们现在读起来这些字都很常见的,关键就是一个思维方式,你把思维方式变过来,《黄帝内经》就很好读,没有那么难。所以说我建议大家如果学中医一定要读《黄帝内经》,并且抛弃所有的解释,后人的解释你都不要看,《内经》本身不厚,你只要不断反复地读,慢慢你的思维方式就会跟着《黄帝内经》走,不需要更多的隔阂、磕绊和固有的见解,那么你就会进入整个《黄帝内经》的语言境界,理解并能运用之。
读完《黄帝内经》你可以读《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不建议大家读,《难经》这个有争议嘛。
学《本草》,看完《本草》以后把每一味药都尝一遍,学《伤寒》我建议大家看第一本注解伤寒的书,《注解伤寒论》,成无己写的。
虽然里面有一些内容仍待探究,但成无己是第一个注解伤寒的,并且是以经解经,用《黄帝内经》的一些精髓来解释《伤寒论》,也是从气机的角度来解释,解释得非常好,大家可以看一看。
如果学中医,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学过的,我建议从这几本书入手,其它的书可以涉猎但是不能读,书要不断地读精,读一百本后人书也不如读一本经典,反复读,读到把这书尽量能够背诵。
当时我学《黄帝内经》的时候是不断地抄本子,觉得很好的字句词句完全背诵下来,久而久之在你脑海里不断地回响,每天就不断地吟诵,那么时机成熟自然开花结果。
《伤寒论》也是,背《伤寒论》的时候也是通篇来背,基本《伤寒论》都背下来了。《金匮要略》可以后看,《伤寒论》是一定要看的。
学医没有什么捷径,因为大家原先没有这种固有的思维,你要从现在的思维转变成古人的思维、气学的思维,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可以学出来,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难经》不建议大家看,如果有精力可以涉及这几本书,一本是《针灸甲乙经》,皇甫谧写的,这本书很不错,喜欢针灸的朋友可以细致研读以至于背诵,因为它大量延续了《黄帝内经》的东西,并且有自己的发挥,是非常好的一本书,言简意赅。
学方剂的话有一本书不得不读,《肘后备急方》,如果想广范涉猎的话尽量把《千金要方》从头到尾读上两到三遍,你就会对方剂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然后再读唐宋各派医家的著作,乃至于金元医家。
要是一上来你就读金元的、明清的读一家信一家,读上两三家你就无所适从了,不知道谁家对了,因为大家没有根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感觉谁说的都对,与其这样不如大家把落脚点放在读经上。
读经先难后易,越来越容易,读各家各派越来越难,越读越糊涂。
03
学习中医越难越要看
给大家说一下学习的方法,越难越看,你才能把自己的观念纠正过来。
为什么很多人说学这些东西如登沙山进少退多,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家习惯了往北走,你再往南走就不习惯。今天往南走,明天又往北走,一天之中有一个小时往南走,剩下二十三个小时都往北走,大家想想这样能进步吗?
关键是观念的改变,没有别的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