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
……
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黄帝内经》素问篇之金匮真言论
金匮真言中有三段内容讲四时之病,相似又不同,我们大致捋一下。
一个人如果肝有病,脖子这里有问题,头有问题,还善病鼽衄,鼽衄就是流鼻血;如果心有病,胸胁有问题,这是关键点,还病在脏;如果肺有病,肩背有问题,还善病风虐;如果肾有病,腰股有问题,还病在四肢;如果脾有病,脊背有问题,关键点在脊背,为什么?那肝在期门穴呢,它怎么对应颈项呢?又怎么上头?肺是在心脏两边的,它怎么对应后背呢?脾在中间,它怎么对应脊柱呢?
前文已在喷泉理论指导下分享了肝和颈项以及心、肺的问题,本文继续解析四肢和肾之间的内在关系。
05
四肢久病要补肾
病在肾,俞是腰股,然后病在四肢,冬病痹厥。
大家要拿原文看,你要不琢磨,说过就过了,不理解用词的神奇变化,等于听热闹。这段话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正气在里,肾在下,所以管他叫腰股,都是气之所至的地方。
我们看一下喷泉理论:水喷上去,聚在上边又散下来,散下来之后,水又藏了起来。藏在里边,再喷上去,如此循环往复。
冬善痹厥,厥在四肢,病在腰股,怎么从气机的角度来把这三个联系在一起呢?
因为冬天气机藏在身体内里,而四肢在身体尽头,气运转不到,所以外面四肢容易受伤,容易痹厥,因为气不能达表了。如果里面再伤了,肾不行就直接体现在腰,腰不好、腰折,那本来就藏在里面的气机,这回就更出不来了,所以更容易导致四肢出现疾病。
由此得知很多肾虚的病人,比如说有四肢浮肿、四肢沉重、四肢寒痛,很多这样的病都是由于里气虚导致的,而并不是由于外边有实,譬如风寒之气相搏导致的风湿病、浮肿病。
这种肾病,如果单纯去风湿、通经脉,往往越来越厉害。里气虚,外边就会出现病变,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所以会出现痹厥。像有些下肢长期麻木萎痹的病人,多半是肾有问题了。
那要如何来辨别这个虚实呢?也很简单,如果病人得病突然,年纪较轻,身体硬朗,得这个病又很疼,就是实病。反之,患病时间很长,身体很弱,突然萎痹麻木,四肢不用,尤其是“不用”和“麻木”,绵绵不绝,痛而不甚。天天痛,但不是那种龇牙咧嘴,在地上打滚的那种剧痛,来势又不重,这样的病一般都是肝脾肾三藏空虚。里气不行了,气不能达表,导致表气不利,四肢不摄。
现代很多人一上四十,有的上了三十五就开始得一些四肢不用的疾病:比如腿像灌铅似的,特别疼痛、难受,睡一宿觉起来,早上两条腿会感觉僵硬,或者整个四肢非常的酸沉,不解乏,不得已要拖着一条沉重的双腿去上班,这种情况都是里气虚了。慢慢开始各个关节痛,非常难受,有时候手指麻木,一般小指、食指麻木厉害,不断地发展变化,脚跟疼,足心空,不能履地,或者摸一摸这个脚跟是发软发空的,没有一种肉实饱满的感觉,这就是肝肾有问题。
我们要理解每一句话,都要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不能死读经,要知道联系实际。
人都说肾司二阴,说病在四肢就不好理解,其实像刚才那样的道理一推就推出来了,里边虚了外边就不治了。这种如果去治四肢,就永远也治不好,反而越治越厉害。用通经络、活气血的药,去治疗四肢萎痹、风湿这种病,最后只能是耗伤气血,可能当时还能够缓解一下,回头马上就不行了。
现在市场上,很多治老年风湿性关节炎的,包括腰骨疼痛类的,大都会用附子、乌头,等类似的猛药,或者贴膏药、拔罐,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治疗方向就是错误的。
不用补益气血的药,不补肝肾,风湿的治疗效果不会好。比如患者腿都麻了还一味地通经络,这种治疗方法就是缘木求鱼,方向搞反了。
手麻腿麻是人体里边的气瘪进去了,不足了,气血顶不到手和脚上。不是说手脚那里有病邪,气血拱不动。大家可以自己检查一下,稍微拎点重物,过一会看手麻不麻,麻了就明显是里虚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去养正补虚,还去通,就是舍本逐末。
06
土居中央临于四方
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长夏善病洞泄寒中。
这个不用多做解释了。人的一条脊柱包括脊两边,脊就在中间,脊动,整个身体全动。脊是不是居在中间,临于四方?脊居中临于四方,正应了五行中央属土。
大千老师讲解的气学中医核心内容之喷泉理论截至目前已分三期发文完毕,建议结合黄帝内经原文,把三篇文章结合起来学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