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来分享辩证施治的最后一部分,继续来解析如何辩证,建议大家看阅览本文之前先看下前面已发的三篇文章,以期准确全面地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
壹
中医是很形象的,从气学上讲,也会把道理很真切、实际地告诉大家,这里边没有什么公式的推导和理论模型的建构,凡是有公式有模型这些东西都是隔着一层,不能反映实相。
为什么《黄帝内经》说“若风吹云呢”?风一吹那个云,云怎么被风吹散,那个过程大家要仔细去体会,这个就是中医气学的学问,这个你要把握清楚了,学中医就像大白天走马路一样,走不丢,什么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为什么现代人学中医学不明白,越学越糊涂,最后放弃不相信,甚至会因此咒骂中医呢?就是因为他走哪儿都撞南墙,都撞墙了,不是掉沟里就是撞墙。按照那个什么症候学去推,治不了病,没有几个病能治,刚抓住一个完全吻合的,一治,一下方,又错了。
比如一个人上火,火上得很大,嘴上起泡了,这个头也顶着疼,着急了嘛,涨工资没给涨,比自己来得晚的工资都涨上去了,那自己没涨,窝一股火,老婆又埋怨一顿,一股火顶上来了,口舌生疮,头疼,头晕,吃东西都费劲,嘴都肿。
大家都知道一味药,黄连清心火,他上心火了嘛,用黄连磨成末,给他敷一敷,你说管用吗?
你就要知道,黄连清什么样的火,他上的是什么火,这火什么性质。如果从气的层面讲,他是一团怎么样的气起来了。有的吃黄连上清,牛黄清心,吃了火也下不去,还拉肚子,那么就知道这个药投重了,投的不对,你光拿黄连清,清不动。
比如口臭,口臭是脾胃有湿热。黄连燥湿,拿黄连去口臭去不了。为什么去不了?你得明白后面的道理。以后讲到中药和方剂的时候就会跟大家说,什么样的气要拿什么样的气去治,投错了就不起作用了,而且还起反作用。
比如说口臭是有湿,那么有湿是利湿啊是燥湿啊?利湿拿什么药来利,如果是燥湿拿什么药来燥?他这个湿是怎么得的?这个你都要清楚。
比如说现在很多妇女的盆腔炎阴道炎,像这样的下边有湿,她去利湿去,怎么利也不好,清热利湿,效果很差。
现在你去看看,市面上出的药都是清热利湿的。这个和刚才给大家讲的那个道理是一样的,明明是一个风寒咳嗽,非得搞成风热咳嗽不可;明明应该宣肺却要润肺;明明应该是温散却在那儿清热,都搞反了。
为什么会搞反呢?就是因为大家不明白后面的道理是什么。
中医,只学到中医的皮毛,后面的本质和精华没有学,也就是中国神气文化的衰竭灭亡,现在基本上没有什么神气文化了。
贰
有很多学生来问我现在中医应该怎么学?让我推荐几本书,这个我没办法推荐,只是希望大家能多看看古代的书,古人的书,从古人那儿入手。
因为古文不管是从造字啊,还是从这个语言的安排组织,文章的书写,多少都带着神气的特色,那么你从这方面入手,你才能接触这个神气文化。
现在很多的书写、行文,越来越形式化,表面化。这叫什么呢,就是越来越外在。内涵的东西不注重了,虚的东西放弃了。
古文言简意赅。什么叫言简意赅?说得简单,但里面的含义丰富。意味深长,言简意赅,赅是当“全面周全”讲。
我们对比一下,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古代一个成语一个字就能表达出来,但是现在要说很多。
比如说指鹿为马是一个成语,用一句话解释指鹿为马,是利用自己的权势做一些颠倒黑白的事情,你可以用指鹿为马四个字就行了。
指桑骂槐,怎么解释呢?通过一件事去影射另一件事或影响另一件事,指桑骂槐。
大家学语言应该尽量地表述清楚,简单,意味深长,这是中国人的特点。
中国人和西方人很大的性格上的区别,就是中国人注重内涵,西方人注重外向。
西方的文化影响中国也是一样,把这种缺少内涵的,注重外向的拿过来,搞得我们现在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时代,如果想学中医文化,必须融入到中医原先的土壤中去,读读唐诗宋词,看看诗经,这个都好,读读《史记》,都可以有一个熏陶的机会,不一定完全去学这个中医。
很多人想跟我学中医,我都会告诉他,要先把这个中国传统文化搞一搞。你对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窍不通,没看过这方面的书,思维方式就扳不过来。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你扳不过来的话,我觉得中医你很难学会。如果大家对传统文化没有兴趣,我建议就不要学中医。
叁
很多病人问我肾阴肾阳,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大家知道犯了什么毛病吗?阴阳不能割裂。得病,他这个病在阴病在阳病也不是割裂的,没有单纯的肾阳虚,也没有单纯的肾阴虚,而且有的干脆就不是单纯的偏阴虚还是偏阳虚,而是整体的往下虚,整体不足。
有人说怕冷是肾阳虚,怕热是肾阴虚,这个东西不是绝对的,不能这样看。
病不是单阴单阳的病,治法也不能说是偏阴偏阳的治法。
好多人开方一边倒,不是热就是寒,不是攻就是补,这个都是大忌,不能这样搞。
我们辩症也一样,不能一定地只认某一个病就是某一症,他就是一个脾阳虚的症,他就是一个肾阴虚的症……,都不要这样做。他就是足少阳胆经的问题,尽量不要这样去辩症,一定要注重整体。
看病第一个是看这个人。一个正常人是一气周全,周流上下,变动不息,不偏不倚,五行齐备。
有人得了病,首先要看他是否五行周备,气机是不是稳重,如果不稳重是有病;气机是否壮实,如果不壮实是有病;气机浮躁是有病;气机不定是有病。
整个的气场不定,不定表现在几个方面:晃胳膊晃腿,坐在那儿抖腿。抖腿,这就代表下面不稳,下面不稳有可能是心理也可能是生理。
比如他那个手在抖,这是生理,抖腿他这个是心理。再比如一个人在那儿不断地颠腿,初步就可以判定,说这个人心浮气躁,或者说神气不定。
安定的人举止自若,稳如泰山。坐在那儿,首先下肢是稳的,很安稳地坐在那儿或者是站在那儿,代表的是心气沉稳。要是一上来晃胳膊晃腿的话,你差不多可以断定他气机不稳,在心理、生理上。
手在那里抖,拿笔在那里颤,明显的是生理上的问题,什么问题呢?这是一个阴血虚,阴主凝重,主稳固,阳像火苗一样窜来窜去,如果这个火苗没有阴气凝重所养,那么就乱窜。不该窜的时候也窜;该窜的时候也窜;该窜的时候窜不好;不该窜的时候乱窜。
很多男性,岁数上三十后就精血亏,营血不足,表现就是他拿笔的时候手在那里发抖,四、五十更别说了,很多男的抖是帕金森症。或者说你让他把手伸出来,静止,看他手动不动,很少能完全保持不动,很多人多少都有点抖。那如果说抖得严重,就是病。
所以说如果大家想辨症辨得好,也多读一些相书,真正好的相法就是在相神气、相心。心学是最上的,最差的才相形体。
大家看看学中医要学多少东西:四书五经要读,诸子百家要看,相学还要学。
另外还要多去外面观察,各种人都要观察,你观察多了自然心领神会,不需要人讲,没有什么成法。如果有了成法,师父告诉你就要这样练,就告诉你一个架式,要么是你水平太浅他没法教你,要么是他水平不行。凡是越告诉你具体东西的,你越要多留一个心眼。所谓“执者失之,为者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