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期讲了什么是中药、中药的四气五味、如何理解药性、中药的分类、常用的中药、中药的归经。本期讲中药的现状。
壹
现状堪忧的中药
大家知道中药的现状很不乐观,野生药材资源越来越稀少,很多都是种植的,而且药材市场很混乱,很多老中医呼吁,要是这样搞,中药就完了,中医也就完了。
中医搞得再好,没有物质基础,没有药材的质量做保证,怎样看病救人呢?
比如说白芥子这味药,应该是辣味的白芥子起作用,就是依靠辣味起化痰作用,如果吃到嘴里一点辣味都没有,怎么起作用啊?又比如说党参这味药,补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甜味上,越甜、越饱满的党参质量越好,一点甜味都没有的效果就很差。再比如枸杞这味药,好的枸杞是好吃的枸杞,香甜的枸杞,如果是酸枸杞,或者是吃起来没什么甜度的枸杞,质量就差了,补益人的作用就小了。
所以说又回到了那一点,中药是尝出来的,这是一个秘密,也是一个核心。今天直接跟大家说,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信。
贰
过度加工导致药效大减
咱不说假冒伪劣的药,那是药商不良行为造成的,就说在药店买的,货真价实的药,质量的好坏都要靠我们一张嘴尝的。
前面说荆芥、薄荷这些药,挥发油没了也就没什么作用了。再如半夏,本身生半夏入药是很好的,我临床上用生半夏没有发现有多大的副作用。只不过半夏在没有煎煮之前要尝它,这个东西劲太大了,尝起来扎嘴,尝一点不得了,但是生半夏煮了就没事了,加生姜更好,不加生姜有时候问题也不大,还有其他药配合一起煮,缓和了生半夏的毒性,正是生半夏这个劲有去心下痞、开通胸膈的作用。
药店里卖的法半夏、清半夏,都去毒了,劲就弱多了,所以有些药要恢复它原有的面貌。
比如说附子,现在有很多人也觉醒了,觉得受骗上当了,附子炮制完了之后基本上没有附子的劲了,从10克、20克开始小心翼翼地往上加,到50克、100克,也没有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
其实真正的附子,用药是要非常谨慎的,10克的话会出现明显的中毒反应,也就是药效反应,中毒和药效在剂量上就很难说了,身体壮实的人受了风寒,在温经通脉的药中加点附子能起到很好的通达作用,再多加一点就可能出现严重的中毒。
所以说剂量的掌握,第一要对药有了解,是自己的药才敢用,不是自己的药你敢用吗?尤其在一些副作用很强的药的应用中, 更要倍加小心,就像青霉素做皮试一样,每次都要重新做皮试,西医尚且如此谨慎,中医更应如此。为什么很多人不谨慎也没事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药材的质量不行,很多重要的药炮制去毒,使它药效大减。
叁
不会鉴别药材质量,
开方没有效果和意义
药材市场现在很混乱,什么质量的药都有。柴胡有十几种柴胡,全国各地药店各个种类的柴胡五花八门,带毛的、不带毛的、黑的、青的,什么样的都有,怎么让你适从啊?哪种柴胡好啊?这个不好说。
现在药材质量非常堪忧,很多药店为了牟取暴利,进很差的药,卖很贵的价格,病人没有能力鉴别药材的好坏,买菜都没人看,何况药材呢?
对于一个普通的患者来说,没有任何能力去鉴别,如果监督再没有保证,很多监督的人都是外行,药好不好不知道,只看外观,认为片大、整齐就是好药,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搞中医的如果不用嘴去尝,药材质量的好坏真是不好鉴别,再加上炮制的适度。比如说许多炒的东西,只是用大锅闷一下,根本没有炒熟;还有炙甘草,只是喷了层蜜水,就叫做炙甘草,其实是要把甘草炒熟了才叫做炙甘草,而很多加工方法只相当于生甘草加了点蜜水。
有时候这些东西不可忽视,中药药品质量不可琢磨,有很大的问题。很多大夫只是在那里开方,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药品的质量,拿着方子就开,开的是什么方子?就像希特勒在覆灭前,认为有很多军团,其实早就被报销了,都是子虚乌有,还在那里指挥,早已经消灭得没有了,这是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