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何等的豪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何等的傲娇;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如此的忧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是的,我们每日相伴的、熟知的风,就是这么的千姿百态,这么的威力无边。
刚刚吃过午饭,打盹中被微信语音电话惊醒,娃儿初中班主任老师通知说,你娃儿不舒服发烧了,赶紧来把孩子领走。放下电话赶紧起身收拾去接孩子,一路上就在回忆,娃儿到底是怎么搞的发烧感冒了呢?想起来,孩子昨天晚上疯跑出了点汗,一定是出汗没注意,受了风寒,一个不注意,刚开学就病倒了,我可怜的娃儿。
风为百病之长
巧得很,前两天,得明气学中医的大千老师刚刚讲了“风为百病之始”。
人生病有六大外在因素,俗称“六淫”(“淫”是过度的意思):风寒暑湿燥火,在这六大因素中,风为百病之长。外在环境的突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风放在第一位,虚邪贼风,被风吹拂,处理不当,就容易生病。这个风是怎么成为最严重的那个呢?且听得明中医创始人大千老师分解。
风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关于风,《黄帝内经》有句话:劳汗当风,寒薄(pò)为皶(zhā),郁乃痤。
伤寒论上也有提到风湿病:伤于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所致。
劳汗当风,就是指劳累或者运动之后,吹了风。大家都知道,人在出汗的时候皮肤的毛孔是开着的,皮肤被风一吹,带着水带着热,这地方就持续性失温。一旦持续失温,皮肤表面就失去正常的生理机能,皮肤的表面被吹傻了,吹木了,皮肤卫外的能力就下降,进一步引起内里的不调。
这个“寒薄为皶”,就是寒气迫近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局部的表面气血循环——或者说营卫气机受阻。就像堵车一样,它堵车不就聚嘛,一聚变成了高于皮肤的皶皴,就是有个厚皮(比鸡皮疙瘩大点儿的凸起)。
总结来说就是由于表皮被风长期吹拂,失温导致功能丧失,然后引起连锁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病由外向里传变,就是古人讲的“风者百病之长,善行数(shuò)变”。风进入到身体里,善于行走在身体里,会屡次发生变化,进而通过不断的变化,以及向内的传导,引起各种五脏六腑的疾病。
避风如避箭
一是风一是寒,是人类外感(风寒感冒咳嗽)的大敌。现代人,容易吃得过饱过多,很多都是肥甘油腻不好运化,再加之工作繁忙,压力大,缺乏运动,导致吃到的东西运化不了,五脏六腑不能够正常地升降开合,和谐运转,就是我们常说的火大,这个时候,再吹到风了,冬天在外面肯定都是吹到了凉风,皮肤失温,导致进一步受寒,受寒乃久伤取冷所致,身体本身就不强还受寒,就被干趴下了。
那么,冬天以及冬春交际的时候,在乍暖还寒、春寒料峭的北方,我们怎么才能平稳渡过呢,建议大家尽可能做到以下“三要三不要”:
要做到
“三要”
1
要时刻谨记避风如避箭,风线上、风路上、风口上——这些地方都要远远地躲开,不要让你过于失温,如果是很简单的寒,你可能还能抵抗一些,加上风就抵抗不住。所以古人一说就是风寒感冒,风寒,有风有寒,伤于风中于寒就伤寒。
观察一下家里的或者外面的阿猫阿狗,是不是都会在寒冷的天气里面,找到最适合自己躲避风寒的地方呆着?动物的身体,比人类要敏感得多,我们跟从它们的习性来,准错不了。
2
头部、手脚、脖子都要保暖,帽子、围脖、袜子等是最好的保温药,出门要确保这些关键的部位温暖。
3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黄帝内经》告诉我们,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也告诉我们清静则肉腠闭拒。就是说我们五脏六腑的清净稳定来自于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神稳定。《黄帝内经》又讲,心者五脏之大主,心动则百脉摇动。百脉涌动,人就不稳。
内环境稳定导致身体的整体素质增强,那卫外的肉腠(卫气)值班站岗都非常用心而具备了卫外的能力,第一它比较强,第二它比较用心,那对外的免疫力、抵抗力就强了。
要做到
“三不要”
1
休息睡觉的地方,千万不要穿堂风、窗缝风、门缝风、直吹风等。
这窗缝、门缝吹进来的贼风很厉害;直吹风,包括空调风、电扇风,这都很要命的。比如睡着觉,很小的门缝风就能给你吹得嘴歪眼斜,还有穿堂风。明显地感觉风在呜呜地吹你。
2
大风天里,不要让皮肤裸露在外,不要让风直接吹到皮肤。
直吹的风会洞开我们的腠理,有风就有寒,皮肤不断地受风吹拂,风不断地带走热量,不断地散热,我们的腠理就被拱开了一个缝缝,风啊,寒啊,毫不客气地就到你身体里来“做客”了。
3
尽量避免出大汗,一旦出汗了,一定避免被风吹袭,及时换下寒湿的衣服。
尤其身体弱的人更要注意这一点,身体弱的人对外在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很差,长期穿着湿寒的衣服,更容易被洞开腠理,寒气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