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清静则志意治”的内涵。
答:
“清静”二字,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提到它,如“让我清静一下吧”。
我们在传统经典著作中也会频繁见到它,如《道德经》言“清静为天下正”, 如《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静”,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着实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清静在不同的语境里,有着丰富的内涵。
《黄帝内经》言,“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此处清静指天之气清明、干净、平和。
肾主志,脾主意,此处用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源所指的志意囊括指代了人的心神,人的气场与天之气相感相振,天之气清静有助于我们心神安宁,心安则百脉皆安,五脏通达,气血以流。
《黄帝内经》又云:“清静则肉腠闭拒”,此处清静指我们心神安宁,病变不起,内环境稳定,则腠理致密,可有效抵御邪气。
“清静”更是修行的法门,《修道真言》云“清静二字是换骨法”。那清静,具体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其实,清静,并不是真的“静”。并非静止不动,并非垂帘闭眼,并非拒绝世俗的一切事情,而是未事不迎,遇事不忧,往事不住。
“清静”是告诉我们不要惶惶不可终日,不要患得患失,不要心猿意马,不要心神纵驰于身外不得回。
正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应心清静而身流动。
当我们在此生、此世、此间时,应积极地投身于尘世的洪流中,尽情的绽放,通透的燃烧,但又不被外物任由摆布,扰乱心神。
为何清静在修行中如此重要,因为清静,其实是让我们放下执着,顺势而为,如澄浊流,久成清莹,心无挂碍。
人体只是一个通道,那些心结、芥蒂、块垒是通道的阻塞物。
人若积私,气场即闭,能量拥塞,若能放下内心执着,放下固有的成见,放下久成的习惯,则经脉绽放通达,内外气机旋即交通,能量外达天机转动,百病自消,灵性自生。
——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