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有四招
《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
冬季,天寒地冷,万物凋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动物都蛰伏冬眠不动,将生机藏于大地之中,等待来年春天再来发陈。
人体也是如此,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出汗减少,此时人要早点睡,太阳出来后再起床。中医五脏中,肾对应的季节就是冬季,肾藏精,精宜藏而不宜泄,精泄多了会伤阳气。如果违背了收藏的规律,来年春天就容易得病,看起来没精神,因为阳气被耗损了,体内空了,这就会影响健康。
所以,冬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防寒保暖,节欲养肾,静养少动,固护阳气”。核心在于一个“藏”字,从思想到行为,都要善于藏起来。
1.饮食要有节
冬天的饮食要尽量平淡点,多吃萝卜白菜等应季蔬菜。多吃温热之物,少食寒凉黏硬、生冷的食物,冬季吃阴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而食物过热也不好,容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
所有的味道,身体都会通过气血去中和它,千万不能味道过酸,过咸,过甘,过苦,过辛,它们都会导致气血的失衡。
2.起居要暖
早睡晚起,吃暖、行暖、穿暖、住暖。大千老师讲了一个 重要的概念,去寒就温,这个“温”有两层含义,第一方面,要找到适合我们生活的温度,尤其这个时候,新冠全面大爆发,不能着寒。古人生活条件差,很容易外感寒凉,导致经脉因为寒而闭阻。第二层含义,我们不能在一种恒定的温度呆太长时间。老师又提到了“钟摆理论”,如果中间是温的话,一定要在两边来回摆,一会冷一会热,不能摆到极寒和极热,也不要停留在温不动。“温”这个字代表很多,四肢要温暖,身体要温暖,开药也要开温和的方子。不要大寒,也不要大热,不要过于猛烈。
同时冬季天气寒冷,一定要注意防风保暖,及时增添被子和衣物。居住的环境要暖和,穿的衣物要盖过肚脐,注意腹部保暖。冬季不要因为美观而穿着单薄,还有脚上一定要注意,不要漏出脚踝,对手和脚都需要适当的进行保护。
3.精神要内敛
如上所言,冬季是封藏精气的时节,不应该过多扰乱,因此冬季相对来说应该清心寡欲,整个人应该处于一种内敛状态,自私起来,像有所获得的样子,伏匿起来,退藏于密,保持精神内守,心情宁静或愉悦,不要急躁发怒,如果有抑郁情绪要及时疏通,让自己在寒冷的冬天气机通畅,正气充足。
4.运动不可少
冬季的低温让许多人都不想出门运动,但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必须要素之一,尤其是久坐不动的年轻人。适当的运动加速气血循环,排出体内的寒气,不仅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而且户外运动意味着接受阳光照射,补钙的同时又能使身心舒畅,温补阳气。
不过冬季的运动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在外出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最好选择戴手套或者围围巾等等方式保暖。
二是不要出大汗,无泄皮肤,冬季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汗是津液亦属于阴精范畴,因此不要过于耗损,不可过于激烈、大汗淋漓。这点除了运动外也要遵守,不可因为过于贪热而厚衣、烈酒、烤火等导致大汗,扰动体内阴阳失衡。
最后推荐一个大千老师的食疗方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脂肪与胆固醇的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姜片各20克。做法:
1、把当归洗净,切成片。
2、把羊肉剔去筋膜,放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后,过清水洗净,切成小块。
3、将瓦煲洗净,加入清水适量,置于火上,用旺火煮沸,加入当归片、羊肉块,煲加盖,用文火煲3-4小时后,放入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温中补虚,散寒止痛
适用人群: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喜温喜按,四肢不温、疲倦乏力、痛经者。